永州大龄互联网人,去哪了?
在互联网行业工作的人,多多少少都听说过“35岁定律”,即35岁还不能成为管理层,就很有可能被优化。而在真实的职场面试中,35岁的确成为了互联网人就业的紧箍咒。那些35+的互联网人,他们在哪呢?过着怎样的生活?本文作者采访了几位大龄互联网人,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作者:Darcy,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运营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全文共 4585 字,阅读需要 9 分钟
—————— / BEGIN / —————
2月份马上就要接近尾声了,“金三银四”即将到来。
尽管每年的“金三银四”都被戏称为“铜三铁四”,但这次的求职季,格外令人失望。受疫情影响了三年,每个人都在期待市场的复苏。而在招聘市场上,却迟迟没有苏醒的信号。
“去年年底还看到的HC,过完年回来就没了。”
“每天打招呼上百个,80%已读不回,剩下的20%都是销售。”
“今年的招聘要求比去年还要高,工资却比以前低。”
……
受这波招聘焦虑影响最深的,除了准备毕业的大学生,还有35岁以上的互联网人。
脉脉数据研究院对目前中国大型互联网企业员工的平均年龄进行了统计排序,结果显示,这些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均不超过35岁,在27岁到33岁不等。
而在互联网行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35岁还不能成为管理层,你就会被淘汰。”
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们采访了几位35+的互联网人,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Cloudchen
相比起35岁危机,我更焦虑没有做出好作品
我是2007年开始工作的,从一个电话客服做起,历经外包、大厂、创业公司,现在在一家传统行业公司做AI产品经理。
我是一个没有目标感的人,最开始做电话客服也是因为想找个离家近的工作,赚点零花钱就够了。后来看到我的朋友们一个个找到了高薪工作,甚至开始买房买车,感受到了同辈压力,就开始寻求蜕变。
我的求职之路说坎坷也坎坷,说顺畅也顺畅。
我做过腾讯的外包,因为能力不错转成了正式员工。后来我想做游戏策划,内部转岗不成,一气之下就去了一家VR公司,从游戏策划助理做起,薪水腰斩。这家公司倒闭之后我就去给一个蓝牙音响做AI产品经理,结果这家公司也倒闭了。
连着两家公司倒闭,对我打击还挺大的。
一直到现在这家公司,做的是电视AI系统,公司既有传统的底子,也有互联网的创新部分。
我和其他互联网人一样,白天开会、做报告,晚上才开始做事。我比较特殊,我是一个不排斥加班的人,甚至会主动加班。有时候下班回到家,洗漱完已经12点了,我还会继续干活,直到凌晨2点。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一点,即使我已经过了30岁,我在面试的时候也没有受到太多的年龄歧视。
我是一个丁克,没有其他的牵挂,所以即使到了35岁,我的生活也没有影响到我的工作。我的心态也比较年轻,动手能力很强,喜欢捣鼓一些新鲜玩意。反观我身边有结婚生子的朋友,到了中年,就有很多人被柴米油盐绊住了脚步。
(把一个火炉改成电脑机箱)
但是35岁以后,我明显感觉到:我的脑子转不快了。
相比起同公司的年轻人,我没有他们那么有激情、朝气蓬勃,有时候也跟不上他们说话了。
这时候我的压力就来了,这份压力并不是外界给的,是我自己给的。因为我已经35岁了,我的各项身体素质肯定是走下坡路的,但我还没有做出一个很好的、惊艳的、让我自己骄傲的产品,这是我的焦虑所在。
我是一个有产品理想的人,产品经理像是一个科学家,所以我对自己是有很高的要求的,想要在职业生涯中做出一个特别好的作品。受家里人做生意的影响,我未来可能也会选择创业,做自己喜欢的产品。
Rikki
放弃年薪40万的工作,我成为了一名化妆师
我在互联网行业工作了十几年,最开始是做网站编辑,在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刚起步的时候,我就转岗成为了产品经理。
最后一份工作做的是在线餐厅取号业务,每天早上10点一刻到公司,先是梳理一下今天的工作安排,接着开会,中午休息过后,晚上又开会。晚上八九点我才有时间静下来做自己的事,遇到突发情况,比如产品半夜上线,那我就得陪着上到半夜。
后来公司状况不太好,公司在不断裁员,多重因素下我选择了辞职。
选择离开,有轻松也有遗憾。
遗憾在于:我是真的喜欢这个工作,也很有成就感;轻松就在于:我终于告别了996和007,不用每天绷紧神经了。
辞职后我还是按照常规路线,想要在互联网做产品经理。当时面了美团、饿了么等一些大厂,可能因为我是大专学历,加上已经35岁了,几次到了已经谈offer的阶段了,还是没能成功。一些稍微低层次的公司我又不想去,如果只是为了钱去上班,那我不知道能挣扎多久。
在刚离职的那段时间,我处于既自我否定又肯定的状态。因为面试失败了太多次,打击太过集中了,给我造成了心理阴影。但当我认真回顾自己的工作,复盘之下,发现自己能力还是不错的,于是对自己就有了很多的肯定。
我之所以选择化妆师这个行业,因为我平时就喜欢化妆,工作日每天都带妆。在入行之前我也做了调研,发现这个行业并不像我想的那样。这个行业也看资历,而且也卡30岁的年纪。
离职前我的年薪是40万左右,离职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收入。并且要花钱去化妆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从助理做起,最后才能成为正式的化妆师。那段没有收入的日子还是很焦虑的,只能不断消耗我的存款。
我现在是在一家造型师工作室工作,如果有婚礼跟妆的话就要早起,5、6点就开始工作,忙一天,晚上七八点结束。
不需要跟妆的话,我每天朝九晚六点半上班,负责运营工作室的小红书账号。
从一个高薪行业去当化妆师,还是从0开始的,我以前的同事表示不理解,现在的老板也不理解。但我的家人和朋友都很支持,尤其是我妈,终于不用每天担心我会加班猝死了。
(我的化妆师工作日常)
当我把这段经历发布到网络时,收到了很多小伙伴的私信,其中也提到了35岁的职业危机。说实话,我没有很好的建议。尤其是我没有处在你当时的状态下,更难给出建议。
但我想,与其忧虑自己35岁会不会淘汰,不如踏踏实实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当你的能力足够突破行业天花板的时候,别人的危机意识就影响不到你了。
妙子
别人是从互联网到体制内,我刚好相反
网络上有句话叫,“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于是我从互联网行业辞职,考进小县城的一个编制,当起了基层公务员。
“工作,只有入职和离职那两天是开心的”,这句话诚不欺我。
刚入职的时候,看一切都是新奇的,但一个星期后,这种新奇感就消失了。我所做的工作是非常基础且死板的,并且晋升空间很小,就算是我领导的工资也才刚刚达到我互联网工作三年的水平。
我一共在体制内工作了七年,从第五年开始,我就受到了来自爸妈疯狂的催婚。
作为一个即将满30岁的小县城女生,还没有嫁出去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七大姑八大姨轮番上阵劝说我,给我安排相亲对象,都以失败告终。我并不是一个不婚主义者,而是小县城里实在没有合适的男生,我和他们聊不到一起去,三观都不一样。
我妈催婚最厉害的时候,曾经哭着对我说,“你不结婚,我们死了都闭不上眼。”那瞬间,我如坠冰窟。我仿佛看了若干年后,我工作结束带着一身疲惫回家,还要处理家里哭泣的孩子、不管事的丈夫以及鸡零狗碎的家务事。
为了躲避他们,我从家里搬出来,原本10分钟的通勤路程,延长到了将近1个小时。但即便如此,我仍然不后悔,因为我得到了片刻的安宁。
枯燥乏味的工作、一眼望到头的恐惧、爸妈的催婚压力,多种因素下,我萌生了离开体制内的想法。
有了离职的想法后,我就再也坐不住了。白天工作结束后,我在家自学自媒体的运营,拍一拍vlog,研究怎么直播,观众喜欢的爆款是什么样的。我原来在互联网做的就是运营,所以捡起这些知识比我想象中的容易。
当我的自媒体账号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之后,我递交了离职报告。
那天,我谎称要休年假准备去旅游,回家收拾行李,坐上了去往上海的飞机。直到我落地后,我才告诉爸妈我离职了。意料之中的,他们对此大发雷霆,但也无可奈何。山高皇帝远,他们想管我也管不了了。
再次进入互联网行业,我的目标很明确,大厂我肯定是很难挤不进去了,于是我把目标放在创业公司,尤其是在直播领域比较出色的公司。
面对我的年龄和中间的经历断层,我非常坦然,也做好了准备,所以面试时遇到一些尖锐问题我也能很从容地回答。
经历了一番波折,我最终入职了一家MCN公司。一年半后跳槽,收入翻倍。
35岁危机,曾经是戴在我头上的紧箍咒。但当我下定决心要打破它,寻求突破的时候,发现其实事情没有我想象得那么难。
很多时候,事情是不会压垮我们的,压垮我们的,是自己的心态。
Simon
35岁重新找工作,涨薪了40%
我是中年半路出家,32岁才从运营转行,33岁成为电商后台产品经理,35岁那一年适逢2020年疫情失业。
坦白说,35岁,对于互联网人来说是一道无形的枷锁,大家都很焦虑,我身边30+的同事已经在想用什么副业来维持生活。
我更焦虑,我35岁还遇上疫情+失业,很多公司裁员+降薪,岗位需求减少,我在家呆了2个月,心情很煎熬,甚至也想过随便找到一份工作就算了,但是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
我没有选择海投,还是在电商行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投递,最后顺利拿到OFFER,找到另外一个电商后台产品岗,涨薪40%。
35岁,职场到底需要怎样的人?也许我的这段经历能给你答案。
在2020年的失业期间,我去了一家技术服务商应聘。终面是大BOSS,但是人很NICE,我们也聊起,关于产品人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公司的期望值。
在公司层面,希望1-3年经验的产品人能独立完成需求,3-5年的资深产品能开始带领5-7人的模块小队(产品+产研),5-7年的技术专家,能进行产品架构的攻坚,提供业内的解决方案。
产品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匹配公司的期望值,因为公司招聘是希望找到适合的人来解决问题。
细分下来就是3块,行业经验(了解行业痛点)+领域经验(前端商城/商家平台/业务后台)+模块专精(如订单/财务/物流/仓储/商品库)。匹配度越高,面试机会越大。
对于35岁,有人建议过走管理路线,因为35岁还是大头兵,基本上没有出头之日。
我承认这个看法是对的,但应当以技术为主,管理为辅。不能本末倒置,因为招聘都是按岗招聘,老板是希望找到解决问题的人,然后这个人“最好”有管理能力。
事实上,很多公司,很少有纯管理的岗位,很多人即使有下属,但是本身也是要持续输出解决方案。
结语
电影《侏罗纪公园》里有一句经典台词:“生命终究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这些所谓的“大龄互联网人”,尽管每个人生活不同、境遇不同,也许走得磕磕绊绊,也许赢的姿势不是那么漂亮,但他们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出路。
《2022全民学习力报告》显示,26岁~30岁是对生活最不满意的一个年龄段,因为他们正处于迷茫,急于找寻人生意义的阶段;41岁以上的人对自己的生活是最满意的,丰富的人生经验以及相对充足的物质基础,给了他们极大的安全感。
这是不是说明,在网上看似是“求职弱势群体”的大龄人士,其实过得没你想象中那么惨。
三十五岁是一个多好的年龄,既不会莽撞地做出不可挽回的错误选择,也不会老到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拥有了比年轻人更成熟的经验和视野,也拥有勇于接纳一切改变的心态。
我们不会永远年轻,但希望我们永远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本文链接:https://huiwang.cc/yongzhou/481.html
Tags: